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5
華西都市報
手機查看
張維威
張維威作品《悲劇大會》劇照。
張維威亮相2024年《喜劇大會》。
張維威搭檔李川演繹《B超里的我們》劇照。
“一踩二掛三手剎,四轉五看六喇叭。”
“還告白氣球,一會兒告白氣囊都給你彈出來了!”
“我們四個人,無論身高樣貌,樣樣都不相上下呀。”
“大家好,我是從雙鴨山剛回歸,從小爬過臟煤堆,心里邊有朵臟玫瑰的張維威。”
……《都市紅綠燈》記者、駕校金牌教練、2號診室張醫生、研究所博士、王子的平民朋友、男團中的臥底……2024年綜藝節目《喜劇大會》的舞臺上,喜劇演員張維威以其獨特的喜劇風格和精湛的演技,贏得了觀眾的廣泛喜愛。近日,張維威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獨家專訪,分享他對喜劇藝術的獨到見解、創作靈感和現場表演技巧。
人物介紹
張維威,喜劇演員。2012年加入《愛笑會議室》,成為主要演員之一。兩度登上央視春晚,參演小品《辦公室的故事》《每逢佳節被催婚》。2024年參加《喜劇大會》,代表作有《“凡死”人了》《油“死”人了》《B超里的我們》《無間出道》《喜劇不大會》《那些年我們錯過的flow(節奏)》《末日來臨時》《悲劇大會》等。2024年12月28日,張維威參演的開心麻花爆笑賀歲大戲《這家伙不賴》在四川大劇院上演。
《喜劇大會》展現多才多藝
自2012年加入《愛笑會議室》以來,張維威一直在喜劇界摸爬滾打,并兩度登上央視春晚,于2019年、2021年分別出演了小品《辦公室的故事》《每逢佳節被催婚》。在2024年熱播的《喜劇大會》中,張維威更是用豐富多樣的喜劇作品,展現了他多才多藝的一面。
張維威強調,喜劇的初衷和根本標志在于“逗笑觀眾”。基于此理念,他創作了一系列搞笑作品:從幽默諷刺的《“凡死”人了》《油“死”人了》《總裁請就診》,到溫馨感人的《B超里的我們》,再到懸疑搞笑的《無間出道》,他總能游刃有余地展現自己的喜劇才華。此外,張維威還大膽嘗試反向操作,將悲劇元素融入喜劇作品,推出了備受討論的《悲劇大會》。
“很多人覺得我在《悲劇大會》里說過去的喜劇不好,這并不是我的初衷。”張維威明確表示,這一嘗試并非對過往喜劇的批判,而是對喜劇邊界的一次勇敢探索,旨在拓寬喜劇的表現形式和挖掘內涵深度。“所有我主創的本子里面,《悲劇大會》可能是最不好笑的,但卻是我最想說的。本來想第一期就拿出來的,可是他們說,好多年沒和觀眾見面了,剛回到舞臺就諷刺這個行業,不太合適。我一想,有道理,于是就上了備選的《B超里的我們》。”靈光乍現比埋頭苦干更珍貴
從《愛哭會議室》《我們都愛哭》《傷心麻花》《單淚人》到《喜劇大會》《非常敢想隊》,不同的廠牌、不同的節目,為觀眾呈現了不一樣的張維威。談及創作靈感,他有自己的“絕招”——看自己想干什么。
“比如《那些年我們錯過的flow(節奏)》,最開始我就是想在臺上來個說唱,其他啥都沒有。然后就慢慢去想,怎么弄會好玩一些;《無間出道》是我有次出門工作,開車放著男團的歌,聽得我很嗨,跟著節奏搖擺,腦子里就有了畫面,覺得我要是在男團里應該很搶眼。那我要以什么身份加入男團呢?臥底應該挺好。”
想到就寫,自稱有點懶但絕不拖延癥的張維威,下了高速路就找個酒店打開電腦創作。“一開始也毫無頭緒,我就刷了一會兒短視頻,有了靈感。加上我演男團又不搭,反差感很強,就有了《無間出道》。”
這種靈活的創作方式,讓張維威能夠在舞臺上不斷推陳出新。“靈光乍現永遠比埋頭苦干更珍貴。喜劇是有10個人喜歡,可能就有20個人不喜歡,很難去界定。”張維威說,“我平常基本不會積累素材,如果覺得某個事情好笑,就會搞清楚它到底是哪里好笑,是其本身好笑,還是周圍環境、周圍的人賦予的好笑。”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獨特的思維方式,讓他擅長捕捉那些看似平凡卻又充滿幽默感的瞬間,并將其轉化為舞臺上的精彩表演。
根據觀眾反饋調整表演策略
除了在熒屏上大放異彩,張維威還積極參與各類線下活動和演出。2024年12月28日、29日,由他參演的開心麻花爆笑賀歲大戲《這家伙不賴》在四川大劇院成功上演,為成都的觀眾帶來了滿滿的歡樂和驚喜。
對于現場表演,張維威很有一套——不拘泥于人物角色的預設,根據現場觀眾反饋和氛圍,靈活調整表演策略,確保每一次演出都能給觀眾帶來全新的感受和體驗。“其實是我特別‘懶’,也算是一個借口吧,我覺得無論怎么排、怎么想、怎么積累素材,真正到了臺上,永遠無法一比一還原當下舞臺的現狀。好不好笑是根據現場狀態決定的,提前準備對我來說不太適用。”
張維威擅長利用節奏和語氣的變化,引導觀眾的情緒起伏,讓大家在笑聲中感受到喜劇的魅力。“每次錄制前,我們的節目都會先在線下演出,根據觀眾的反饋進行及時調整,查缺補漏。”他也不會刻意琢磨對手戲,只是“把正常反應放大”。而控制節奏,在現場演出時則非常考驗演員。“比如《‘凡死’人了》里,我嫌棄李總的表情要控制多久,如果觀眾沒笑,節奏長了就會變得很拖,如果觀眾反應很大,我又著急說下面的臺詞,把觀眾的笑壓下來的話,就會損失一個非常好的效果。所有演出都是根據現場反饋來調整的,是提前排不出來的。”
談及作品藝術性與思想性的統一,張維威直言:“很難平衡。自私點來講,就看這個作品的內容。如果‘好笑’對我有利,我就去強調‘好笑’;‘意義’對我有利,我就去強調‘意義’。像《悲劇大會》,我想傳達的‘意義’比‘好笑’更重要。如果為了‘好笑’要損失掉‘意義’的話,那我就不加笑點了。《那些年我們錯過的flow(節奏)》把說唱搬上喜劇舞臺,也是給我多年愛好的一個交代。其實挺自私的,但自私是解藥。”
2025年,正逢華西都市報創刊30周年暨封面傳媒成立9周年,張維威特別通過視頻的方式,送上了自己的祝福:“三十而立,‘封’華正茂!”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荀超受訪者供圖
責編:
審核:胡玥姣
責編:胡玥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