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5
北京青年報
手機查看
◎楊振華(規劃專家)
北京中軸線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保護好它就是保護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如何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中軸線,除了常見的一些原則之外,還需要了解以下三大要點。
第一是中軸線歷史悠久,是古代建筑遺存下的歷史印跡,也可以說是歷史的“年輪”。早在4000年前的先秦時代,中國第一部工科巨著《周禮·考工記》中就說“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出現了“方城十字街”。中國的古代漢字是象形文字,“中”字本身就鮮明地體現出對中軸線的對稱審美布局。在3800年前夏商朝時代的洛陽二里頭遺址,就出現了方正規矩的中軸對稱設計。這種有明顯中軸線的城市空間成為了中國歷朝歷代都城和許多省治規劃建設的城市原型,唐代的長安、北宋的開封、元大都到明清北京,都有非常明顯的中軸線,它完整地體現了封建皇都的禮儀與秩序,并在北京都城的規劃中發展到了極致,甚至對古代日本奈良等城市的規劃建設,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北京中軸線不僅集合了中國傳統建筑所具備的價值,并且承載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它集中體現了儒家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影響深遠,世界也可以從這條中軸線上“讀懂”中國人的智慧與氣度。
其次是了解它的非凡意義。北京中軸線是“活的遺產”,具備了歷經千年而綿延不絕的生命力,它的文化內核影響至今,乃至未來。建筑大師梁思成先生對北京傳統中軸線曾有一句經典的概括:“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中軸線”一詞亦由此而來。
我們還應該引入“現代遺產”的新概念,因為“現代遺產”是世界遺產中一個重要的類型,它的定義是“19世紀以后出現的人類杰出創造”。如當年興建的北京十大建筑,已列為重點文物保護范疇,其中天安門廣場的改建,使京城的傳統中軸線融合了現代文明,成為中軸線上的重量級有機組成亮點。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經過反復斟酌,最終將其建在了天安門廣場上,之后,中國革命博物館與中國歷史博物館(兩館于2003年合并組建成為中國國家博物館)建在廣場的東側,人民大會堂建在西側,依然與“左祖右社”的傳統規矩相繼承并融合。
北京傳統中軸線預留了現代城市建設的發展趨向,有意識地把傳統中軸線向南北作必要的延伸拓展,使京城的中軸線在空間上更適應新時期的需要。近二十多年前,北中軸向北延伸了17.2公里,直至清河亞運村和奧林匹克公園,中軸線總長度由原先的8.3公里延長至25公里長。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位于中軸線北延長線上,成為北京歷史長河中一個里程碑式的建筑群體。北京的南中軸擬再向南延伸至南苑-大紅門地區、直至大興國際機場,延長42.1公里。按規劃,那里將建成融國際交往、科技文化、商務金融等功能于一體的多元化城市綜合區。
如此,北京中軸線在向南北延伸之后的總長度達到了75.1公里,這條發展中的北京城市中軸線長度也將成為獨一無二的世界之最!
中軸線南北發展是對都城秩序的尊重,充分展示了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綿延不絕的生命力。如今成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后,它必將以更開放包容的勢態實踐中國與世界聯通、推動中外文明的交流。
只有保護和利用好北京城的傳統中軸線,才能共同刻畫一部北京中軸線上中華文明傳承與賡續的歷史畫卷。
責編:
審核:胡玥姣
責編:胡玥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