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4
光明網
手機查看
作者:王乙涵
諜戰劇《孤舟》講述了抗戰爆發后,賓大建筑系學成歸國的蘇州名士之子顧易中,為幫助女友而參加了協助中共地下黨的一場營救行動。行動失敗后,顧易中被日偽栽贓為漢奸叛徒。為自證清白,顧易中主動潛入日偽特務機關,并最終成為我黨潛伏人員。
該劇播出之前就獲得極大關注,一方面是因為其監制姜偉曾經一手打造了諜戰劇的精品之作《潛伏》,另一方面則因為張頌文在《狂飆》之后再次出演反派,且匯聚了曾舜晞、陳都靈、王玉雯等人氣演員。如此種種,都拉高了觀眾對《孤舟》的期待。
諜戰劇之所以作為影視劇的經典類型而經久不衰,是因其具有強烈的沖突、驚險的情節和難以掌控的人物命運,這些元素有著極強戲劇張力,但凡邏輯自洽都不會太難看。遺憾的是《孤舟》雖然把演員拍得美輪美奐,卻在邏輯性和真實性上千瘡百孔,縱有婉約的姑蘇城,清麗的評彈調,懷舊的年代感,都阻擋不了這葉孤舟在降智之路上越飄越遠。
驚顫有余,劇情懸念不足
《孤舟》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41年的蘇州,主場景是汪偽蘇州特工站九十號。這一設定避開了諜戰劇常見的上海、南京等地,為敘事的復雜性與懸疑感鋪設了足夠的空間。
開篇的情節設置就節奏緊湊,基本上沒有人物登場的繁文縟節,簡單交代了人物關系就讓男一號顧易中參加了地下黨的營救行動。行動失敗后顧易中被抓進九十號,在第一集結尾顧易中就被送往刑場,而背后則醞釀著一個陰謀。隨后危機接踵而至,從刑場死里逃生、跟地下黨員撤退到太湖根據地、被新四軍認為是叛徒面臨槍決、逃回蘇州跟蹤九十號情報處長周知非被抓,又神奇地被日本少佐近藤捉放曹送回顧家。顧老爺安排秘密送顧易中出城,顧大少爺卻不甘心,跑去抓害自己背上叛徒之名的特務,最終與周知非火拼,并被周知非一槍命中胸口。
不過五集,顧易中兩進兩出九十號魔窟,三次差點被槍決。緊密的敘事節奏的確讓人眼前一亮,危機事件層出不窮,人物的命運和選擇迅速地發生著轉變,讓觀眾應接不暇,也因此忽略了很多邏輯問題和細節漏洞。這是典型的微短劇創作邏輯。
微短劇通常以快節奏、強反轉、強沖突、情節密度大的敘事模式迎合觀眾的審美需求,以“突轉”的手法使劇情發生令人始料未及的、意料之外的轉變,從而造成強烈的戲劇性,表面看似乎與傳統長劇集的創作并不違背,但其底層邏輯卻截然不同。長劇中的“突轉”需要建立在邏輯合理、細節真實的基礎上,以一系列動作為鋪墊,繼而形成漸進式的劇情反轉,營造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戲劇性效果。尤其是以驚險和懸念吸引觀眾的諜戰類型,更需要在足夠的時間里循序漸進地完成邏輯嚴謹的懸念鋪設,讓懸念經過設置、延宕、激發、解決等階段,以達到扣人心弦的最佳效果,讓觀眾在戲劇性釋放的延宕過程中享受觀賞的快感。
微短劇的“突轉”手法,則是以“邏輯的預期違背”為觀眾帶來“瞬間驚顫感”,實際上壓縮了懸念的釋放時間,消解了劇作中邏輯的必要性。《孤舟》中顧易中的“死”,顧父的死,連晉海的死,老鷹的死等等,都是運用了這樣的創作邏輯,利用送人頭瞬間爆發的戲劇性來讓觀眾感到驚訝,而轉移了觀眾對于合理性的判斷,實際上是省略了“懸念的延宕和激發”的階段,以突轉的方式瞬間完成懸念的設置與解答。強突轉的刺激看似爽感加倍,實際未能滿足觀眾對懸念的審美需求,只能以不斷持續的戲劇性沖擊讓觀賞者無暇回味。
人設浮夸,角色全員工具人
影視作品中人物的戲劇性動作通常由外部動作和心理活動共同完成。微短劇在時長的限制下通常無暇表現人物細膩的內心活動,而是以直接的外部動作和內心獨白來推進劇情。因此,在微短劇中人物的行為動作通常會以夸張的方式呈現出來,用人物動作的夸張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繼而忽略對人物心理邏輯合理性的追問。遵循這樣的創作邏輯,就能夠理解《孤舟》為什么為人物設定了一系列夸張的外部動作,而無視人物動作的合理性和人物行為的心理依據。
在《孤舟》開篇,我地下黨策劃營救行動,僅僅因為看不懂顧易中所畫的地圖就草率地讓其加入行動,最后全軍覆沒只有顧易中毫發無損。且不論這一設計對我黨地下工作者形象的折損,就男一號顧易中而言,這一行為顯然過于夸張。作為國外深造回國的建筑師,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在生死攸關的營救行動面前,只會畫專業地圖而不會畫簡單示意圖,只能證明他是愚蠢的書呆子;同時在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情況下,因為女朋友參加行動而堅持要求一起參加的行為,進一步證明了他是一個戀愛腦的愚蠢的書呆子。
一次次闖禍之后,父親精心設計送他離開蘇州,他卻不顧大局任性逃走,并想方設法往特務頭子周知非槍口上撞。此后人物更加一路狂癲,不可收拾。顧易中男主光環大開,被周知非一槍命中,只面色慘白地休養月余就大大咧咧地進入汪偽情報組織,成為其中一員,參加殘酷的特工訓練。
出身名家的顧易中僅僅為了自證清白,就不惜犧牲家族名譽和父親生命都要進入九十號做漢奸的行為設定,其浮夸程度不亞于某些微短劇中主人公為證明自己衛生打掃得干凈而把馬桶水一飲而盡的橋段。為完成外部動作而放棄人物心理邏輯必然會導致劇情失去嚴謹性。為了配合莽撞無知的男一號一次次死里逃生,正反幾方人員的接頭和情報傳遞都如過家家般兒戲,特工聯絡點毫無隱秘性可言;九十號特工站簡直成了菜市場,私藏夾帶毫無壓力,完全沒有魔窟的恐怖感和壓迫感。
電視劇有人物驅動和情節驅動兩種創作邏輯,人物驅動型故事的驅動力在人物身上,情節的發展為人物成長和人物命運服務;情節驅動型故事則是以情節發展推動故事發展,人物的動作跟隨著情節進展而發生。但無論是哪一種創作邏輯,人物塑造都是不能忽視的重要元素。只有性格鮮明,動機明確,才可能讓觀眾產生認同和情感上的關聯。
《孤舟》中,無論是主人公顧易中還是其他人物,都為劇情的發展犧牲了角色設定和命運主線。劇中正反方所有人物都被作為實現戲劇目標的工具人,忽視人物之間情感關系的建立和深化,人物行為難以讓觀眾產生共鳴,同時也喪失了真正的戲劇性。
顧父顧希形的人物設定在劇中最為出彩,加上張豐毅的演繹,本可以塑造成一個非常豐滿的抗日人士的形象,卻為了突出“突轉”效果,省略了人物行為的鋪墊和漸進式的懸念營造,直接送人頭;包括老鷹、姐姐顧慧中、王明忠等我黨地下人員,都被當作工具人,其結局安排是為了突出反轉效果,而非塑造人物,因而結束得相當潦草,英雄形象被弱化。而在周知非安排下監視顧易中的高虎,卻能多次暗度陳倉而安然無事,不是人物多么重要,只是因為他的工具人屬性沒有完成。
男主角的紅玫瑰和白玫瑰的行動線更加不顧人物設定反復橫跳。女一號肖若彤,號稱肖家大小姐卻從未展現家庭背景,就像一個無業游民到處晃蕩。作為在九十號掛了號的地下黨,堂而皇之出現在各種敏感場所卻從未被抓;在太湖根據地,不顧組織紀律僅憑個人感情私自放了即將槍決的顧易中,組織上也毫不追究。空降兵張海沫,作為女二號,更是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不需要心理建設就可以對顧家毫無由來地付出,在任何不可能的地方出手相助,甚至從并不存在的“死人堆”里把顧易中背回家。為了硬拗毫無必要的三角關系,達成讓顧易中跟張海沫假扮夫妻的戲劇任務,而安排張海沫被抓入九十號,不但毫發未損,還非常無厘頭地被日本少佐“送作堆”。如此一番操作之下,諜戰劇冷峻嚴肅的特質被淡化,英雄形象被“偶像+神劇”模式解構。
短視頻圍攻之下的審美降級
近年來,微短劇等短視頻快消品因觀賞門檻低、傳播便捷而被消費者廣泛接受,同時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和情緒價值吸引和控制消費者,滿足大眾最淺層的娛樂需求。當短視頻不可避免地充斥著大眾的視野,占據著大眾碎片化的時間,長劇最終也難逃被碎片化傳播的命運。沒有時間追劇的觀眾通過短視頻,幾分鐘之內就可以搞明白幾十集電視劇的復雜劇情。
諜戰劇本應以邏輯嚴密和驚險智斗的過程吸引受眾,觀眾在邏輯嚴密的解密和猜謎的過程中享受著觀賞的快感。一旦邏輯性被打破,諜戰劇的觀賞就毫無規則可以遵循,破解的快感也就蕩然無存。但是面對短視頻傳播,邏輯漏洞和智商不夠都可以由旁白化解,只要演員顏值在線、服化道精美,再加上強反轉的出題和簡單直給的解題,就可以快速地以碎片化的方式在“下沉市場”傳播。
當越來越多的長劇觀眾被短視頻的邏輯所投喂、所馴化,并失去獨立思考和審美判斷的能力,長劇的生產與消費也會進入到審美降級的惡性循環之中。
(作者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編:
審核:胡玥姣
責編:胡玥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