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4
海報新聞
手機查看
引言
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向電動化、智能化、低碳化快速演進。中國也面臨著百年一遇的換道賽車歷史、機遇。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們走出了一條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中國道路,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后來居上,實現了汽車產業的轉型發展。
1月12日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董揚先生和《中國和信息化》總編、2022年度中國好書作者曾純先生一同做客人民郵電出版社直播間,共同解讀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新書《換道賽車:新能源汽車的中國道路》一書。
董揚先生回憶了汽車史上幾次重大的發展變革,分析了目前風云變幻的汽車產業大變局,闡釋了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大變革中面臨的重大機遇,向讀者推薦了《換道賽車:新能源汽車的中國道路》一書。
本文整理了讀書分享活動中董揚先生從產業研究者的視角帶來的分析與思考。
一、汽車產業的第一次變革1886年1月,卡爾·本茨向德國專利局申請汽車發明的專利,同年的11月2日,專利局正式批準發布。這一年,世界上第一輛汽車正式誕生。這輛汽車有轉向系統,有動力系統,有傳動裝置,有懸架,具備了汽車產品的要素。
同時期,在歐洲,還有一大批科學家發明了各種與汽車相關的技術。一個名為雪鐵龍的法國人發明了汽車的懸架結構,他的技術如今仍在汽車設計生產中應用。另一個名為鄧祿普的英國人從花園澆水的橡膠水管對接中獲得了靈感,發明了橡膠輪胎。在此基礎上,汽車的平順性大幅改善,速度也得以大幅提高。
整個19世紀的后半葉,是一個汽車發明領域眾星璀璨的時代,形成了汽車生產的雛形。
二、汽車產業的第二次變革美國成立后,經濟穩定發展,當時鐵路網不夠發達,而地面比較平坦,便于修路,同時汽車被發明出來,石油工業也正在發展,在這樣的多種利好條件下,亨利?福特從泰勒的生產流水線中獲得靈感,在辛辛那提屠宰場自動化生產的啟發下,對汽車產品的結構和生產做出了改進。
由此,將汽車產品結構簡化到能夠在標準化的流水線上生產,同時在汽車產業創建了公差制度,使得產品的零件可以互換,進而通過大規模的生產降低汽車制造成本,幫助汽車走向大眾消費者。
亨利?福特帶來的汽車生產革命對美國的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1950年,美國貢獻了全球汽車1000萬產量中的800萬輛,美國也借此鞏固了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的地位。
三、汽車產業的第三次變革二戰后,豐田發明了精益生產方式,將汽車生產方式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豐田將汽車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盡量精準化,即在生產中體現“Just in time”,去掉浪費時間的過程,充分注重消除浪費,使生產成本大幅降低,實現了庫存規模的減少,促進了汽車產品的輕量化。
豐田的經濟生產方式對整個制造業的影響延續至今,企業都在關注物流流轉、零庫存,強調精益生產,降低成本。精益生產到現在對各個產業都有影響。我看到的幾乎所有有一點規模的制造業,都或多或少受豐田經營生產方式的影響。
豐田經濟生產方式對汽車產業帶來的變革,大力推動戰后日本經濟的發展,使得日本經濟進入了最發達國家的行列,日本的經濟水平一度躍居世界第二,直逼美國。
四、汽車產業的第四次變革:我們正在面對什么?
1.技術條件發生變革
(1)儲能技術產生了重大的突破,汽車動力的電動化成為可能
在汽車剛被發明之初,90%的汽車其實都是以電力驅動的。但是,當年的實際運用中,電動汽車續駛里程過短的問題始終無法克服,而石油工業的發展帶動了汽油機的技術進步,使得本來只有市場份額10%的汽油動力車成為主力產品。
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石油危機產生以后,大家開始重新思考電力作為汽車動力的可能,從70年代就重新開始了對將電作為汽車動力的研究。通用汽車的EV-1是90年代的產品,但是由于動力仍是來源于鉛酸電池,即使是車身全鋁制作,續航里程也只有一百多公里。
鋰電池技術發生重大突破、電池能量密度的增長使得電動汽車的普及成為可能。
2019年諾貝爾獎化學獎頒給了三位鋰電池研究領域的科學家,頒獎詞里肯定了他們“使人類進入儲能時代”的貢獻。
(2)互聯網技術的變革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汽車也不再是信息的孤島。汽車的應用、維護、使用過程的記錄跟蹤都成為可能,這使得今后汽車的應用服務將和原來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3)人工智能技術的變革
人工智能的發展使自動駕駛成為可能。在電影《速度與激情8》中用電影藝術的手法,展示了由黑客破壞操作系統,實現對汽車的遠程控制,這是一個災難性的場景,但是也意味著人工智能可以控制汽車的事實已經深入人心。
(4)制造技術與材料科學的變革
在汽車一百多年的歷史上,大眾更多關注與汽車產品性能有關的技術,比如電動技術、自動控制等,往往會忽略材料和工藝等。但是現在,制造技術與材料科學的變革使得汽車產品的制造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傳統的鋁等合金材料向輕量化材料轉變,從傳統的點焊類制造向更新的制造形態演進。
“科技狂人”埃隆·馬斯克創造了特斯拉。特斯拉除了應用了大眾了解的電動技術、自動駕駛技術之外,還使用了大型的壓鑄鋁的底盤件,代替過去幾十個上百個汽車零部件,使得汽車的重量更輕、成本更低。技術變革推動過去的一百年前開始并沿用至今的鋼板沖壓、焊點連接的車身制造工藝得到了深刻地改變了。
2.社會需求發生了變化
由于汽車產品普及,用得越來越多,現在資源短缺、環境惡化和全球變暖的問題凸顯了出來。可以預見,汽車的普及會給資源和環境帶來巨大的問題。
而當下,汽車還不是大家印象中的已經普及的產品。在中國開始發展汽車產業之前,美國、日本和西歐國家等發達地區的10億人口能自由使用汽車;目前的階段,中國和印度的25億人口正逐步增加汽車產品的使用,汽車的產量和保有量都在迅速增加;未來,世界上還有35億人口在等待使用汽車。
當汽車真正實現普及的時候,資源和環境的問題都會非常嚴峻。這些都會成為大問題。所以到了現在,汽車發展不再是保證資源充足的情況下無限制地生產和購買的自由發展,而是必須考慮滿足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還要滿足碳中和的需求。
3.用戶需求多元變化
制造水平的普遍提高和互聯網的普及,使得用戶對汽車產品品質的要求改變了。
在2000年左右,上海修高架路后,提出了一個要求:各委辦局的車壞在高架路上,就要給單位扣分。上海的高架路和北京的環路的建設思路不同,并不是全都架起來,也沒有留有很寬的車道,若有車壞在路上,勢必造成交通擁堵。各單位的車,如果當日有需要在高架路上行駛的公務任務的話,就要先修修車。
現在,各地的環路上已經很少出現車因為機械故障在路上拋錨的情況了,這是因為汽車產品的質量有了保證。
制造水平的普遍提高和互聯網的普及,引發了用戶對汽車產品品質需求的遷移。
現在世界上多數車企,特別是傳統的造車大品牌、大企業,還是堅持以質量為核心的品質管控,而不是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甚至有些人認為用戶體驗就是特斯拉或者一部分中國造車新勢力玩的“花活兒”。但事實并非如此,用戶的需求確實更多的轉向了顏值和體驗。這個不是不重視質量,而是對于品質的要求有了更高更全面的升華。這個變化對于汽車產品的影響完全不亞于技術變化對汽車產品和產業的影響。
4.汽車用途升級加速
過去的汽車產業可以用閉門造車、出門合轍來形容,因為汽車的變革旨在速度更快、舒適度更好,對基礎設施沒有什么要求。
電動汽車需要解決充電的問題,需要考慮充電設施的完善、換電服務的便捷等。
智能網聯汽車又有車聯網的要求:地圖能否及時加載?道路交通情況能否及時預告?交通信號燈的變化能否實時展示?在這個變化面前,中國有自己的優勢,因為我們現在正在建設的高峰期,對充電基礎設施和智能汽車所需要的這些周邊條件升級可以更加及時便利。
5.對于產品維護和服務的要求的變化
用戶要求產品維護和服務更加及時周到,其中一個直接的變化就是由4S店模式轉向直銷廠家直接服務用戶的模式。4S店模式,或者說其他的由委托第三方間接提供維護服務的模式實施了一百多年,它是基于一百年前的交通和通信條件形成的。
過去的汽車生產企業將利潤分給4S店和第三方,讓他們去對用戶進行維護和維修,這個模式在當時也是一種進步,但是在互聯網和交通條件明顯進步的今天就顯得不夠了。
特斯拉開先河,開始了直銷,中國的新造車勢力和很多傳統車企也開始改變銷售和服務模式,這樣的變革帶來的影響完全不亞于產品、技術的改變對產業的影響。
6.汽車功能的拓展和變化
汽車由交通運輸工具發展到第三生活空間,由簡單的機械裝置變成移動的能量源和信息源。
智能汽車給車主的感受很可能十倍于智能手機帶來的感受,智能汽車產品的應用會給人類的生活方式帶來巨大的變化,人們可以在車內進行辦公、跟外界進行信息交流,甚至可以在車里更好地休閑娛樂。
五、中國的發展機遇1.市場優勢、產業鏈優勢、發展階段優勢
(1)中國有全球最強的汽車產業鏈
在過去的三年,全世界交通受阻、商品流轉出現問題的時候,很多國家和地區率先來向中國采購。中國有最全的工業的門類,也有最強的汽車產業鏈,在目前的創新時代,中國還擁有世界一流的科技綜合實力。
中國專利申請數量世界第一,這是綜合實力上升的體現;每年用于科研的費用也在增加,直接帶動全新科技成果和發明創造的產生。
(2)中國是最佳的新技術應用的市場
我們的民眾從用戶角度、政府從管理角度對新技術給予了大力支持。我們有很高的效率、很強的成本控制能力,我們的汽車產業在這次變革中一定會抓住最大的機遇。
(3)發展階段優勢
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改革開放之后才開始發生巨大的改變,目前仍在處于修橋、修路和蓋房的基建階段,這是我們現在擁有的巨大的發展階段優勢。給電動車發展的必備充電換電設施、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需要車聯網和新型汽車路面的測試等工作,在這一階段可以獲得更好的建設實現。
2.政府的決心和體制機制的優勢
電動汽車的技術其實很多都不是我們發明的,包括與鋰電池和互聯網技術相關的專利也主要是發達國家在持有。
但是我國政府對于這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電動汽車的發展,并沒有采取“等著看”的態度,而是采取主動積極發展的態度。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在這個指導思想下,中國的政府采取了全面推動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辦法,我們制定了全國的發展規劃,制定了全套創新的政策。
比如,在新能源汽車成本高于燃油車的情況下,國家在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時,用燃油稅來給消費者發放政府補貼,這是一項創新,現在美國、日本和歐洲國家也在這樣補貼。
用當時主管這項工作的領導同志的話來說,就是取之于汽車,用之于新能源汽車。
這樣的政策解決了很多體制機制問題,我們甚至專門為汽車設定了個綠牌。
3.全產業的努力和協作
在編寫2012至2020發展規劃期間,2011年底,有一次我曾經訪問韓國。當時韓國大集團幾千名電化學工程師一起研發的場景震撼了我,他們對電池的發展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這讓我產生了憂慮:中國能夠教授電化學的院校比較少,能夠為產業輸送足夠的人才嗎?
但是十幾年過去了,我們發現了產業的力量、市場的力量,產業各界共同努力。現在我們已經擁有了世界一流的電化學動力電池和工程技術人員的隊伍。而且我們現在能在傳統電池的基礎上發力研發新型電池,比如說我們的鈉電池技術領先于世界。
再者,我們有全國人民的支持,在新能源汽車產品還不是非常完善的情況下,大家對這種新產品的發展都持開放的態度,也認識到發展新能源汽車對產業升級、汽車普及乃至解決中國的能源危機和環境的問題的重要作用,都用自己的力量給予了大力支持。
結語:歷史說不盡,請看《換道賽車》這是汽車發展歷史上重大的變革條件,應用等各方面都產生了重大的變化。中國政府中國汽車產業,在全國人民支持下抓住了這次重大的歷史機遇。中國汽車產業產生了巨大的進步。中國一定能建設汽車強國。并且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中國汽車的力量。
總有人會有這樣那樣的擔心:我們目前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優勢能持續嗎?會不會突然落在了后面?不會的。
變革持續進行,優勢必將持續,中國一定會建成汽車強國。
一篇文章的篇幅太短,講不完恢宏的歷史和風云的變幻,在這里推薦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的新書《換道賽車:新能源汽車的中國道路》。
這本書是對世界汽車發展局勢變幻、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歷程的一個非常好的記錄,作為一個汽車行業的從業者,我參與了本書一些章節的審讀工作。這本書內容翔實,邏輯清晰,通俗易懂,行文之間都是苗圩同志的個人風格,他作為汽車行業發展的設計師、掌舵人,從自己的經驗和思考出發,才能寫出有別于其他專家學者晦澀分析或者是戲劇性更強的文字。
除了我在文章中分享的成果與優勢外,苗圩同志在書中還回顧了新能源汽車發展道路上的經驗,反思了教訓,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歡迎大家一起閱讀《換道賽車:新能源汽車的中國道路》,謝謝!
【圖書介紹】
《換道賽車:新能源汽車的中國道路》
ISBN:9787115619914
本書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與深度思考撰寫,目的在于梳理中國新能源汽車20余年發展歷程的脈絡,介紹相關產業政策的出臺過程與落實結果,總結汽車企業競爭力升降的經驗教訓,探索中國汽車強國建設的基本路徑,探討全球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本書重點回答了業界關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汽車產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中國意味著什么?中國新能源汽車走過了怎樣的一條發展道路?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中國汽車行業管理部門和各類汽車企業在汽車產業的大變革中做了怎樣的努力、克服了什么樣的困難?有哪些經驗教訓值得總結?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需要特別關注哪些問題?
本書旨在幫助讀者充分了解未來汽車產業的演進趨勢和方向,激勵業界共同探索新時代汽車產業的內在發展規律,從而形成統一的認識和行動,實現建設汽車強國、引領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宏偉目標。
責編:
審核:曲欣萍
責編:曲欣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