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報新聞 媒體矩陣

    大眾網
    全媒體
    矩   陣

    掃描有驚喜!

    • 海報新聞

    • 大眾網官方微信

    • 大眾網官方微博

    •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 大眾海藍

    • 大眾網論壇

    •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頁 >今日熱點

    莆仙戲:傳承千年的戲曲薪火

    2025

    / 06/19
    來源:

    光明日報

    作者:

    手機查看

      作者:林琴(莆田學院音樂學院講師)

      在福建莆田的鄉野間,夜幕降臨,村口的古戲臺常會熱鬧起來。臺上,莆仙戲的水袖翻飛,臺下,觀眾常為銀發老人。他們搖著蒲扇、瞇眼細品莆仙戲韻。

      不過,近些年來,觀眾席前排多了不少中青年面孔,他們舉著手機同步直播,直播間里“刷屏”的喝彩與臺下的掌聲此起彼伏、遙相呼應。舞臺上,網絡中,古老莆仙戲以獨特的唱腔,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觀眾。

      《春草闖堂》劇照

      1 一部中原文明南遷與閩地文化交融的史詩

      莆仙戲的發展史,是一部中原文明南遷與閩地文化交融的史詩。莆仙戲根脈深植于唐宋宮廷雅樂,又在鄉野沃土中淬煉出獨特的藝術形態,可謂中華戲曲史上“活態傳承”的典范。

      莆仙戲的起源,相傳可追溯至盛唐宮廷。唐開元年間(713—741年),莆田江東女子江采蘋被選入宮,因酷愛梅花得封“梅妃”。因為唐玄宗特賜其兄江采芹一隊梨園子弟,宮廷教坊的歌舞技藝自此傳入莆仙,成為莆仙戲的“文化火種”——《梁州曲》《八聲甘州》等20余支唐大曲,至今仍在莆仙戲中傳唱,成為盛唐樂舞的“活化石”。至唐咸通年間(860—874年),福州玄沙寺宗一大師南游莆田時,目睹“莆田縣排百戲迎接”的盛況,其喧鬧場景被載入禪宗典籍《景德傳燈錄》。此時的“百戲”已非單純雜技,而是融合歌舞、科白、故事的早期戲曲形態,即莆仙戲的萌芽形態。

      南宋是莆仙戲定型的關鍵期。隨著宋室南渡,中原士族大規模遷徙入閩,宋雜劇與溫州南戲在興化軍(今莆田、仙游)交匯。詩人劉克莊晚年歸鄉,以“抽簪脫袴滿城忙,大半人多在戲場”的詩句,描繪了當時“興化雜劇”萬人空巷的盛景。這一時期,莆仙戲的獨特體制——“七子班”(生、旦、貼生、貼旦、凈、末、丑)得以形成,并創作了《張協狀元》《王魁》等81個劇目。其中《張協狀元》作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南戲劇本,其莆仙戲改編本至今仍在上演,成為莆仙戲被稱為“宋元南戲活化石”的核心佐證。

      明清時期,莆仙戲迎來藝術繁盛期。明萬歷年間,興化戲班已能演繹《周幽褒姒》《霸王別姬》等宏大歷史劇,仙游縣九鯉湖碑刻記載了“每歲元宵,梨園競演,觀者如堵”的盛況。清康熙年間,莆田仙游兩地戲班達到150余個,出現“鳴盛”“翔鳳”等名班,它們甚至遠渡南洋演出《伐子都》《封神榜》,在東南亞華僑中引發轟動。值得注意的是,莆仙戲在吸收昆曲、弋陽腔等聲腔時,始終堅守“興化腔”的本土特質。清人陳盛韶在《問俗錄》中記載:“(莆仙戲)樂操土語,別郡人終日相對,不達一語”,道出了其方言演唱的特點。

      《踏傘行》劇照

      2 從鄉野草臺走向國家殿堂

      莆仙戲發展史也是一部從鄉野草臺走向國家殿堂的傳奇。這一過程既凝聚著文化傳承者的堅守與創新,也見證了傳統藝術在時代浪潮中的破繭重生。

      20世紀50年代初,百廢待興,莆仙戲面臨瀕危困境。莆田、仙游兩縣僅存30余個戲班,藝人流散鄉野。1952年,仙游縣組建青年劇團,仙游實驗劇團同期組建。次年,當地12個老藝人聯合創立鯉聲劇團,三者優勢互補共同開啟莆仙戲的復興新篇章。

      1956年,劇作家陳仁鑒將清代莆仙戲傳統劇目《施天文》改編為《團圓之后》,使莆仙戲這個劇種在全國范圍內獲得廣泛認可和贊譽。1959年,該劇作為國慶十周年獻禮劇目晉京,成為首個進入中南海懷仁堂演出的莆仙戲劇目。周恩來總理觀后贊嘆:“一個地方劇種竟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

      1979年,莆仙戲二度晉京,諷刺喜劇《春草闖堂》以丫鬟智斗權貴的詼諧故事引發觀劇熱潮。劇中“抬轎戲”的虛擬表演,通過蹀步、搖肩、顫轎等科介,將傳統“傀儡介”轉化為現代劇場語言。

      1959年與1979年的兩次晉京,奠定了莆仙戲在中國戲曲史的地位:《團圓之后》揭露封建禮教之惡,其悲劇美學打破了傳統戲曲大團圓結局。《團圓之后》的戲曲連環畫全國發行超百萬冊,長春電影制片廠將其改編為戲曲電影,開創地方戲影像化先河。《春草闖堂》被全國600余劇團移植,2009年獲當時文化部頒發的首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成為跨劇種傳播的典范。

      莆仙戲的“破圈”不止于國內。2011年,《白兔記·井邊會》在巴黎中國戲曲節斬獲“最佳傳統劇目獎”,法媒驚嘆:“提線木偶般的身段,藏著東方的哲學密碼”。2024年,《百花亭》赴法參加“中法美麗鄉村行”活動,劇中生旦“扇舞十八式”與數字光影融合,讓法國觀眾為“無聲勝有聲”的中國戲曲程式美學落淚。這種跨文化對話,印證了戲劇理論家王馗的評價:“莆仙戲的美學體系,是中國古典戲曲的活態標本。”

      1959年版《團圓之后》劇照

      3 這簇從歷史深處走來的文化薪火,正續寫更輝煌的時代傳奇

      當代,數字技術讓莆仙戲的藝術精髓永續流傳。2022年,《葉李娘》入選國家級“戲曲像音像工程”,莆仙戲旦角表演基本功的所有精髓得以用4K技術完整記錄。鯉聲劇團同步將《目連·開葷咒誓》等20個劇目數字化建檔,形成動態文化基因庫。

      青年一代的跨界探索更以創新力量激活了古老戲曲基因。“興化劇譚”等微信公眾號多年來發表幾十篇原創專業文章,為莆仙戲搭建知識傳播平臺,還與戲迷合作完成近40部經典莆仙戲的字幕制作并上傳網絡,助力古老劇種突破傳播局限,煥發新生活力。95后莆仙戲演員在互聯網平臺直播《目連救母》引起熱評,莆田學院學子打造的動漫IP“莆小君”“莆小仙”讓《踏傘行》角色虛擬重生,這種“傳統內核+年輕語態”的探索助推莆仙戲在各網絡平臺年播放量突破2億次,實現從鄉野戲臺到數字云端的破圈生長。

      從唐咸通年間“縣排百戲迎接”的喧鬧草臺,到中南海懷仁堂的現代舞臺,莆仙戲的千年火種,始終在堅守與創新中照亮傳承之路。正如老舍1962年觀戲所題:“弦歌八百曲,珠玉五千篇”,這簇從歷史深處走來的文化薪火,正在新時代續寫更輝煌的傳奇。

      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責編:

    審核:胡玥姣

    責編:胡玥姣

    相關推薦 換一換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单亲乱l仑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做a爰全过程免费视频毛片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色av性色在线观无码|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久久久曰本av免费免费| mp1pud麻豆媒体| 日本aⅴ日本高清视频影片www| 羞羞漫画成人在线|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中文字幕电影二| 我和小雪在ktv被一群男生小说| 天堂网www在线资源网| 国产欧美亚洲一区在线电影| 午夜毛片不卡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97| 丰满岳乱妇在线观看中字无码|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 阿娇囗交全套高清视频| 特级毛片爽www免费版| 日韩电影在线看| 天天操天天射天天插| 国产国语videosex|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澡AV| 久久免费区一区二区三波多野|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一区| 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欲乱美女诗涵番外5| 捏揉舔水插按摩师| 国产精品免费αv视频| 再深点灬舒服灬快h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 sss视频在线精品| 韩国伦理电影年轻的妈妈|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日本乱人伦aⅴ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a∨| 免费理论片51人人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