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報新聞 媒體矩陣

    大眾網
    全媒體
    矩   陣

    掃描有驚喜!

    • 海報新聞

    • 大眾網官方微信

    • 大眾網官方微博

    •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 大眾海藍

    • 大眾網論壇

    •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頁 >今日熱點

    文化中國行丨一塊磚一本書一部史 古老城磚有故事

    2025

    / 05/19
    來源:

    央視新聞

    作者:

    手機查看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南京明城墻始建于1366年,歷經數百年風雨,如今許多部分仍保存完好,在南京城墻博物館,人們可以看城墻,探尋古老城磚背后的故事。

      一塊磚一本書一部史 古老城磚有故事

      南京城墻,不僅可以去登高望遠,遠眺怡人的城市風光,還可以近距離看到城墻上的大量明代城磚,它們都有非常清晰的刻字。而要想讀懂這些城墻磚,有一個地方能滿足你的所有好奇。

      總臺記者 楊瀅:這里就是南京城墻博物館,最著名的展廳“曠世城垣”,我后面全都是磚,用閱讀的方式看城墻,它其實就是用這樣一個設計理念告訴你,每一塊城墻都是一本書、一部史。

      南京城墻博物館工作人員 施毅:南京城墻是非常豐富的,明代初期“露天史料庫”在這樣一塊小小的城磚之上,記錄著非常有歷史價值的信息內容。比如說造磚責任制,每一塊城磚都是有名有姓的,如果說這塊城磚出現了質量問題,便可以追責到人。

      楊瀅:那我們從右邊看,像提調官就是這塊磚上官銜最大的責任人。沒錯,上至監督官員,下至造磚工匠,都會將自己的官職和名字一一地呈現在這樣的一塊城磚之上。

      楊瀅:所以哪塊磚出了問題,你都能拎著這些“身份證”,找到那個相應的責任人,也因此,這些磚才能“敲之有聲,斷之無孔”。

      當你閱讀一塊城磚的時候,還會有很多意外的發現,比如由城磚看姓氏。城磚上記錄了許許多多的人名,為我們留下了很多關于中國古代姓氏發展的史料記錄。

      楊瀅:在這塊交互的屏幕上,輸入你的姓氏,會給你一個索引,告訴你在前面你看到的這個位置上,哪一塊城磚上能夠找到你的本家,比如輸入我的姓,楊,顯示的就是所有姓楊的人燒的磚了,而且還會顯示在第幾行第幾列。你看,這塊磚就是和我同姓的一位叫楊記三的工匠燒造的磚,來自當時的吉安府永新縣。

      南京城墻博物館工作人員 施毅:南京城墻在建造的時候,近百萬工匠,上億塊城磚,才建造成了四重城垣。所以上面的銘文和現代有同名的現象也非常正常。我們可以看到,造磚人夫劉德華,“劉”字,是一個簡體文字,也能夠推測出,簡化文字在明朝的時候,就小范圍地在推廣使用了每一塊城磚銘文,它的印制方式還有書體藝術都是不一樣的。

      這是南京城墻磚產地名稱古今對照表。滾動滾軸,就能看到哪些地方燒造了這些磚,可以了解一下自己的家鄉在古代的名稱。

      當我們掌握了這些知識和信息,再次登上城墻的時候,親手摸到它每一塊磚,仿佛能穿越時空,與600年前的造磚匠人產生共鳴,這些城磚就像一把把鑰匙,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走進這段城墻、這座城市、這段歷史與文明。

      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 解鎖古代水利智慧密碼

      在上海市中心地下十米左右的深處,藏著一座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2001年的一次工地施工,意外讓這個塵封了700年的水利工程重現世間,它不僅揭示了先賢治水的智慧,也印證了上海自古航運通達的歷史。

      閘門、閘墻、底石、夯土,這個位于上海市中心地下10米左右的遺址,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站在博物館的懸空玻璃棧道上,腳下就是當年工程的一磚一木,讓人感覺仿佛穿越了700年。

      總臺記者 洪臻妍:為了讓觀眾能夠更加身臨其境,除了玻璃棧道外,博物館還做了一個特別的設計。我們一起仔細看一下博物館周邊的墻面,可以看到一些貝殼和螺殼。這是博物館根據當時考古發現地層堆積的情況,復原出來的墻面,在墻面上還可以看到清晰的有顏色的分層。

      從這里看過去,可以看到水閘底部的過水石面,是由一塊塊長方形的青石板鋪砌而成。在石塊與石塊之間,有一些形狀如同元代銀元寶的結構,而它們正是水閘久經沖刷卻嚴絲合縫的關鍵之處。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研究部主任 陳漢鴻:這其實也是千百年以來,我們古人的一個智慧,根據北宋《營造法式》相關里面的一些記載,古人用這種像元寶一樣的造型,做了一個叫“鐵錠榫”,在石和石之間鑲嵌在里面,用拉力的方式確保了不會發生石頭之間的滑移。

      底部四層防滲 “深樁固基”保穩定運行

      總臺記者 洪臻妍:水閘底部更是做了四層防滲結構,在我們面前可以看到水閘的基礎剖面示意圖,最上層是青石地基,下鋪設襯石木板、木板下有木梁、木梁下還有近一萬根像這樣密密麻麻排布的木樁支撐。我們在水閘附近能看到的一根根長短不一的木樁,就是當時的工匠們通過木夯打入淤泥里近2米的深處。

      古人利用“深樁固基”原理,將松軟的地基加固成可承重的“人工硬土”。這樣層層支撐的結構,穩固而科學,足以應對復雜的地質條件和水流沖擊,確保水閘長期穩定地運行。

      總臺記者 洪臻妍:來到這個下沉式的展廳,我們可以看到在這邊有一些帶文字的木樁。這些文字有的還依稀可辨,像數字五和九,其中有一根木樁,我們可以看到,它有一枚用當時元代官方文字八思巴文所蓋的印戳。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研究部主任 陳漢鴻:這些文字的出現就表明,這是元代時候肯定才做的這樣一個水閘,有些是比如有編號性質的,因為埋藏在地下的文字、木樁太多,并沒有形成最終統一的認識,那么這個也是今后博物館要做研究的長期的發展方向。

      主持修建者是水利專家也是書畫家

      主持這項水利工程的,是元代水利專家、同時也是書畫家,任仁發。據文獻記載,700年前,他在吳淞江的支流上共主持修建了6座水閘。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研究部主任 陳漢鴻:吳淞江曾經是太湖最重要的一個出水口之一,唐代時候曾經有面闊20里,宋代因為淤積到9里,到了元代的時候其實面闊僅僅只有一里,可見這個水閘其實是對維護當地水利的運營,保障村民取水以及航運有重要作用的,我們現在其實已經處于地下七八米的位置,可以想見,從宋代到現在,一千年的時間里,這個地方泥沙的掩埋厚度非常深。

      總臺記者 洪臻妍:漲潮閉閘攔沙,退潮開閘沖淤。這座水閘不僅展示了元代精妙高超的水利技術,更揭示了滄海桑田的變化,以及水利工程對城市發展的深遠影響。

    責編:

    審核:胡玥姣

    責編:胡玥姣

    相關推薦 換一換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视频| 亚洲毛片基地4455ww|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超碰97|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色多多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天堂avav在线| 一个人看的免费视频www在线高清动漫 | 久久久噜久噜久久gif动图|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图片| 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 麻豆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互换| 一本高清在线视频| 日本制服丝袜在线| 亚洲午夜在线一区| 狠狠色综合TV久久久久久| 国产chinese中国hdxxxx| 欧美sss视频| 国产青青草视频| √天堂资源最新版中文种子| 日本小视频免费|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鸳鸯影院| 清纯女神被老头耸动|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岳| 黄色a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播放|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我和岳乱妇三级高清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 亚洲黄色在线网站| 精品处破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乱了真实在线观看| 黑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 国产精品免费_区二区三区观看|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娇妻借朋友高h繁交h|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日本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 久青草影院在线观看国产| 欧美妈妈的朋友|